2008年全球500强,中国有43家企业上榜,但是差不多都是带有半垄断性质的企业。缺大公司、缺伟大的公司、缺世界级的品牌几乎是所有关心中国企业命运的人的心病。政府也不遗余力地帮助大企业,“做大做强”这样的战略从来都无可置疑。前有美国这个全球榜样,作为后发的崛起者的日韩模式又近在咫尺——六大汽车公司加上六大电子(电器)公司撑起了日本经济,三星和LG两家公司的产值超过了韩国GDP的20%。
中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,虽然我们并没有多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,但是中国经济却在迅速崛起。我认为,无论是从时代还是国情上来看,中国崛起注定会与日韩模式有很大的不同,那种倾全国之力和全民之财支持大企业的政策未必是明智之策。
从策略上粗略地说,大国家需要众多的小企业,而小国家倚重大企业才是正确的博弈方式。这就好比独生子女通常会养尊处优,而如果儿女众多的情况下还偏向一两个孩子,那么在有限的资源下,势必对整体不利。中国这么大的国家,靠一两个明星行业和十几个大型公司根本无法支撑起来,只有各行各业众多的公司都有一定的竞争力,才能支撑如此庞大体型的国家。实际情况也是如此,拿我们的邻国印度来说,最有名的软件行业也不过创造了几百亿美元的产值,这对于爱尔兰这样的小国来说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而对印度来说却只是杯水车薪。
从时代大背景上看,500强公司的增速远超全球整体经济增长情况。但是,这也可能就像股票一样,迅速增长时期,也许正面临着危险的反转。接下来,福特以来的标准化、规模化、集权化、集中化、极大化也许会被接下来山寨时代的多样化、灵活化、分散化、小型化取代。这正是我所谓《山寨革命》探讨的主题。
在管理理论领域,也许是创新的驱动(因为管理理论没有创新,就不会被传播、也不会引人注意),也许是互联网的刺激,探讨灵活模式、小型模式、众人模式的思想正在成为主流。如今,无组织的人迅速编写了维基百科,诞生了《维基经济学》;亚马逊的网上销售和音乐商店的下载产生了《长尾理论》;又因为互联网的分散性,有人写了“去中心化”的《海星模式》。
最近出版的《众包》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,但是它的内容却发人深省。所谓众包,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,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(而且通常是大型的)大众网络的做法。众包的任务通常是由个人来承担,但如果涉及到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任务,也有可能以依靠开源的个体生产的形式出现。因为人们发现,最好的创意和******的想象往往不知道会从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冒出来。因此,利用散落在组织外部的“山寨”资源,成为众多公司梦寐所求的理想。
薄薄的一本《山寨革命》确实很难对未来社会和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论述得丝丝入扣。但是,我也有我的优势,《山寨革命》******的优势就是它不再只是单纯地谈互联网,而以前不管是《长尾》还是《海星》,无论《维基》还是《众包》,他们都集中在相对无形的互联网领域,这些理论的******缺陷是难以移植到互联网之外。
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:互联网再发达,它也只是社会的一个小部分,解决不了更大的实体经济模式革新的问题。有句俗话说得好,“千万不要高估一年的变化,但也不要低估十年的变化”。也许在你们的眼里,今天的经济还运行在你们熟悉的轨道上,天下还是大企业的天下。而实际上,变化已经发生,山寨正在崛起,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崛起,只不过我们尚未认识到它的巨大潜力而已。
|